文前小侃
今年七月五日我开始写日记,并写了一篇叫作《日记》的短篇小说。一开始想把小说放到David的博客上,纯粹出于一种表达欲,但涉因特网未深的我显然犯下了恬不知耻地占用他人平台的不可救药的错误,尽管David在刊登这篇小说后以我正在做的建议我自建博客的方式指出后路实际上起到拒绝作用的方式拒绝了我。这个博客是在David的建议下启动的,30的服务器月费足以将更新频率控制在1以上,也算是变向创作激励吧。
此刻,David博客已经登出了他的2023年终总结,尽管我从来不做这样的事,但拒绝总结的同时我的大脑正在不可避免地总结(直白地说,总觉得David那样的总结有点无趣:多么青春,多么积极,多么风雨声读书声!多么国事家事天下事!),也就(不难)发现我对这一年就像对网易云音乐为我选择的年度歌单一样陌生。于是我回看我的日记,日记的确有很强的记忆重拾作用,因此这一年对现在的我来说只有7月到现在那么多。我承认博客除了表达我也是为了记录我,姑且把年度总结当作无情的自我考据吧。为什么要写在博客上?(虽然我严重怀疑目前没几个人在看)毕竟把经验写成情节是很无聊的事。
正文:
今年始于七月的暑假,度过了长达四个月的大二上半学期,从圣诞假期进入尾声,在2024/1/1 00:00戛然而止。
暑课:
为爱发电的我,并不像别的同学都选择最优化、机器学习、线性代数、机器学习之一或之二,而选择了一门中国现代文学导论。结果,不能说爱上了文学,喜欢倒是说得上,我其实读得很少很偏,读古文吃力,读白话凑合,读英文偶尔,偏爱中国现代文学及港台文学。这门课主要梳理一遍现文脉络,以作者或时期或学派或地域读了一些名篇,作业是写一篇特定作品的论文以及做一个特定作者的小组报告。小组报告是抽选的,我抽到了香港作家马朗(1930——)的诗歌《北角之夜》。论文我选的是马华作家张贵兴的《顽皮家族》。搜集阅读的资料也不算太多,倒是让我认识了一堆和我专业不相关的名字(比我现在认识的业内大佬的名字都多)。这段时间对于一个统计专业学生真是奢侈,全天都泡在几乎无人的大型自习室,独占一个图书馆巨窗旁巨大光斑中的长桌,做作地用手指滑过一排排书脊找书,电影里最适合用一个蹦蹦跳跳的圆眼镜双马尾来演。总之,由此我喜欢上读文学,这门课也让我重新认识文学作为艺术的那一部分。构思论文时我听了很多作家的采访,最常是白先勇在台大的演讲,最终竟为论文提供思路。我是爱创造的人,不管能力,画画要画,看了几篇小说也忍不住要创作,我知道我的行文很不流利,用词也很干瘪,尤其是动词会的很少,表达方式东借西用,但创作本身的快乐我是能够体会的。我知道“创作冲动不等于创作能力”,但我对待创作很严肃,我的产出一定完全出于完全的我。除了博客发表内容外,我还有四万字左右的小说创作,不过只是写给自己的。
Y2T1:
大二上学期,我选择的课程有:数学分析,概率论,生物化学,马原,信息技术,以及,暑课“既然喜欢那就追求吧”的惊鸿一瞥引诱我选择的另一节汉语言类课程:中国书画研习,紧张刺激的是这门画画课居然记两个正式学分。本学期值得反思的是课程结构和作息。这个选课对我来说其实挺闲的,每天都有大量自习时间,因为我担心数学分析和概率论学起来吃力就没有再加专业课或英语课。然而,由于课余时间长我一般会立即回宿舍,因此不可避免地低效,二来每天都有早八,上午回宿舍很多时候都在划水,接着就是午饭和午休(不可避免地在有床和时间的情况下所陷入的深渊),几个白天的高效小时就消散掉了,期末前的三周,为了复习我每天都去图书馆,才发现我在宿舍并不如预期的那样高效。并且,由于宽松的点名制度,我在后期发现我其实可以自己把课换到早十(我更适于从早十开始无午休上到下午六点,晚上十二点睡的作息。只要是为了早八而七点起床,前一天睡多早都困。相反,只要能九点半起床,我多晚睡都清醒)。
这一学期的选课+作息的变动让很少的几门课学得磕磕绊绊,时间充裕的效果不明显。希望下学期能回到圣雄作息。
这学期还试用了另一新的学习模式,我有了一个课友:student-k,相比于大一的完全独来独往,他身上的中国高中生之间阴阳怪气相互党结暗中较劲内卷竞赛的习气不能说对我毫无影响,不过只是造成些许焦虑。作为课友他讨论问题让我们都有一定收获,作为朋友,还是一个好人。希望下学期不再有了,上课总是得讲几句,分心。
圣诞假期:
才两周,和朋友去澳门三天,实呆24小时左右。
David的博客至今还有hctib的大使馆(*^_^*)
博主喜欢用长句,读得顺利时畅快,倘若中断得反复看好几遍。
另博客正文字体字体偏小,我的博客也一样、、、
有几个比较夸张的长句是故意为之的,好玩而已。😊
字体问题谢谢提醒。
欢迎来逛!